当德国队在欧洲杯赛场上一次次发起进攻时,球迷们总期待一个熟悉的海星TV身影能打破僵局——托马斯-穆勒,这位在世界杯舞台上攻入10球、贡献6次助攻的“空间阅读者”,却始终无法在欧洲杯赛场上复刻同样的辉煌,截至2025年欧洲杯小组赛结束,穆勒的职业生涯欧洲杯出场次数已增至15场,进球数依然尴尬地停留在“0”,这一数据与他世界杯的耀眼表现形成鲜明反差,也成了德国足球近年来最耐人寻味的未解之谜。
世界杯VS欧洲杯:数据背后的两极分化
穆勒的世界杯传奇始于2010年南非,当时年仅20岁的他以5球3助攻荣膺金靴,帮助德国队夺得季军;2014年巴西世界杯,他再入5球,成为德国夺冠的核心成员;即便在2018年和2022年两届赛事中,他仍贡献关键传球和战术支点作用,转战欧洲杯赛场,穆勒的表现却判若两人:
- 2012年欧洲杯:3场1助攻,颗粒无收;
- 2016年欧洲杯:因伤缺席;
- 2021年欧洲杯:4场0球,德国队止步16强;
- 2025年欧洲杯:截至小组赛,3场首发仍未破荒。
“这确实令人费解,”德国名宿马特乌斯在专栏中写道,“他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其他比赛中总能抓住机会,但欧洲杯的球门似乎对他上了锁。”
魔咒成因:战术、运气还是心理?
战术适配性的局限
穆勒的“无球跑动”和“影锋属性”在世界杯上如鱼得水,但欧洲杯对手普遍更注重防守紧凑性,前德国队助教弗利克曾分析:“欧洲球队对穆勒的盯防更严密,他们研究透了他的跑位习惯。”近年德国队频繁更换主帅(从勒夫到纳格尔斯曼),战术体系的不稳定进一步放大了穆勒的适应难题。
运气与关键时刻的缺失
穆勒并非没有机会,2021年对阵英格兰的淘汰赛中,他单刀推射偏出立柱;2025年小组赛对阵西班牙,他的近距离头球被门将乌奈·西蒙神扑化解。“每次差之毫厘,就像被命运捉弄,”《踢球者》杂志感叹道。
心理压力的累积
随着“零进球”话题被反复提及,穆勒的负担可能愈发沉重,心理学家赫尔曼指出:“当一名射手长期无法破荒,潜意识里会形成自我海星体育怀疑的循环。”尽管穆勒公开表示“不在乎个人数据”,但主帅纳格尔斯曼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:“我们需要托马斯进球,这对球队士气至关重要。”
对比同期巨星:谁更“偏科”?
穆勒的“大赛反差”并非孤例,历史上,西班牙的劳尔(世界杯3球,欧洲杯5球)、意大利的因扎吉(世界杯0球,欧洲杯2球)均呈现“洲际赛事偏好”,但像穆勒这样世界杯进球上双却欧洲杯挂零的顶级攻击手,实属罕见。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法国队的格列兹曼——他在欧洲杯已打入11球,世界杯仅7球,德国媒体《图片报》调侃:“如果穆勒有格列兹曼的欧洲杯运气,德国队至少能多一座奖杯。”
未来展望:最后一舞还是破咒逆袭?
2025年欧洲杯可能是35岁的穆勒最后一次征战国际大赛,若无法在淘汰赛阶段打破魔咒,这一遗憾将伴随他的职业生涯,但历史总是眷顾坚持者——2008年的比利亚、2016年的C罗都曾在质疑声中用关键进球完成正名。
德国球迷仍在等待,正如穆勒在社交媒体上所写:“足球的魅力在于,下一秒永远可能发生奇迹。”而这一次,奇迹会属于“欧洲杯局外人”吗?
(完)